国际学者对话:新冠患者愈后康复的挑战与破题

发布时间:2020-06-22

6月14日晚,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德国、英国等12位愈后康复及护理领域的国际学者共聚“全球新冠康复论坛——全球专家研讨会“,通过线上对话和交流,分享了各国在愈后康复护理方面的有效措施和案例。

应对新冠病毒,预防、临床、康复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全球新增感染病例仍在上升,而患者的愈后需求也日益凸显,一些重症患者已进入后期的康复期,其中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与中老年人群占大多数,增加了院后康复的复杂性。临床治疗与愈后康复的医疗需求需要同时满足,这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更大压力。

来自中国的四位专家分享了从出院后患者管理措施中得到的有效经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励建安院士指出,大部分新冠患者除了需要进行心血管相关的愈后康复,也需要各类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膳食治疗等。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赵雷强调,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外,还需通过院后随访跟踪恢复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及武汉大学健康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健都指出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疾病还有需多尚待明确的特征,但中国一直不断深化研究新冠病毒并持续更新调整诊疗方案。国家层面已经明确出院后复诊复查工作的重要性,地方上也进一步推出了多项配合政策,目前看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位美国学者分享了近期针对疫情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作为美国老年病医学杂志主席,来自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教授Joseph Ouslander强调“养老院和长期照护机构就像一个火柴盒,很容易一点就着”,意思是进入这些机构中的任何一例传染源都可能引起整个机构的爆发式感染。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阻止和管理控制。哈佛大学医疗政策系教授 David Grabowski 则呼吁美国应建立起全国层面的整体协同应对措施,以系统性地解决空间使用、检测、护理模式等涉及资源协调的问题,并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全面支持。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Vincent Mor通过解读目前在全美养老机构中观测到的数据,认为养老院的管理水平与新冠肺炎在机构内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并提出应在加强检测、照护的同时考虑到不同规模机构施行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欧洲受疫情影响程度介于中、美之间,但其老龄化的社会人口结构使得老年新冠痊愈患者的康复护理十分困难。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机构护理和老年护理医学教授Wilco Achterberg 介绍了将部分酒店临时改造为专业新冠康复中心的案例;但也指出由于缺乏数据,不同的机构间不同的护理标准使得制定统一措施变得十分棘手。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Till Bärnighausen 指出数据分析显示,类似中国的方舱医院的集中封闭治疗模式对于轻症患者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体系,并建议可结合康复服务;类似这种创新措施可为政策制定者和整个社会提供新的思路。长期照护、社会医疗及精神健康政策领域专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健康政策系教授Martin Knapp通过总结英国经验,提出加强全民医疗覆盖、改变城镇发展不平衡、提升公共健康体系效率及关注心理健康是新冠抗疫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四个经验。同时,“新冠和其他的疫情一样,都是卫生问题,但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他指出,健康体系尽管与社会体系密不可分,但目前彼此并没有形成协调的相互支持。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做总结致辞,表示今晚的交流总结了各国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从政府相应机制到一线机构运营效率的经验与教训,展现了各行各业的责任与担当。他同时指出在中国的抗疫行动是一次政府、民间、医疗系统、志愿者、社区全方位一体的综合性集体防治,民间力量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例如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响应抗疫号召提前开业,共收治了2060位新冠患者,收治量在武汉定点医院中排名第三。刘挺军强调,为百万新冠患者的愈后康复做好准备是各国都在面对的挑战,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向成熟高效的方向发展是世界应当一同承担的责任,对世界各地的抗疫进程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全球新冠康复论坛——全球专家研讨会”由泰康公共卫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哈佛中国健康协会和系龄人国际老龄化研究平台共同主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协办。本论坛是泰康保险集团宣布设立一亿元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以来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基金致力于支持并参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助力完善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并将作为长期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智库,推动国家基础卫生体系建设和流行病防治体系建设事业的发展。